原标题:四川总督一箱旧衣服能当多少钱?朝奉:大爷您说值多少就当多少《儒林外史》有云: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讽刺的是标榜廉洁的官员,在暗地里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由官而富晚清政局中,贪腐情况更加普遍尤其是手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总督,经手的财赋不计其数,而上下其手的机会颇多;加上地方文武官员逢年过节、求职办事的“孝敬”,想不发财都难。
但是,清末九大总督中,有一朵奇葩。别人当总督都当成了富家翁,唯独他把总督当成了穷光蛋,沦落到每月拿旧衣服去当铺换钱使用的地步。连当铺的朝奉都左右为难,总督的一箱旧衣服,到底该当多少钱呢?
01 诛杀宦官此公便是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据传,宫爆(保)鸡丁,就是他的杰作丁宝桢是贵州平远(今织金)人,咸丰年间进士,颇有海青天海瑞的清正刚骨同治六年(1867年)由山东布政使升任巡抚在任期间,太监安德海奉慈禧太后的密旨,南下采办宫中所用的物品。
仗着慈禧宠信,又奉有密旨,安德海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钦差大臣沿途招摇过市,弄权纳贿谁知一路下来,走到山东境内,就被丁宝桢下令擒拿,稍加审讯即就地正法丁宝桢的说法是宦官私自出京,违背大清祖制,且安德海妄用违禁物。
02 流言中伤虽说擅自诛杀太后眼前红人,但慈禧并未因此忌恨丁宝桢相反,光绪二年(1876年)丁宝桢官上一层楼,奉旨入督四川在督川期间,他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,兴修都江堰水利,并在成都创办了四川机器局,一时间政绩斐然。
可是,整顿吏治、兴利除弊,必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,既得利益阶层无不怨声载道加上丁宝桢任用的成绵道道台丁士彬,轻佻巧佞,很会为丁宝桢招怨因此,舆论拿丁宝桢和丁士彬并称,号为“眼中双丁”川人另有“四大天地”的说法,诋毁丁宝桢。
“闻公之名,惊天动地;见公之来,欢天喜地;睹公之政,昏天黑地;望公之去,谢天谢地!”
03 总督当衣丁宝桢被流言中伤是真,其担任四川总督穷响当当也是真按照例规,夔(kuí)州关每年一万二千两、川盐局每年三万两的公费,都算四川总督的收入丁宝桢对此分文不取,只靠每年的养廉银一万三千两过活可是,总督的养廉银,从咸丰年间开始缩水,每年实际到账一万一千两,且分十二个月发放,由藩司在月初支付。
换句话说,丁宝桢每月收入不足一千两。这其中,除了自身的吃穿用度,还得要对付幕僚的薪水饭食,另外亲戚故旧前来告贷接济的,亦从中慷慨解囊。所以,丁宝桢经常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。
04 来回赎当常言道,事急出智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,丁宝桢便拣出一箱旧衣服,令手下拿去当铺当二百两银子当铺的朝奉也不是傻子,自然不做亏本生意一看一箱旧衣服,又不是绫罗绸缎,哪能值二百两?随即退了回来丁宝桢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
让手下在箱子上贴了封条,加盖总督部堂的关防,再去当铺朝奉一看封条,傻眼了简直一来不方便揭开封条,验货估价;二来碍于丁宝桢的面子和总督的信用,也不怕他耍赖索性就痛快地接下这桩生意,你说当多少,就当多少一来二去,这只衣箱就成了等价物。
这个月赎回来,下个月依旧送回当铺连朝奉都“熟能生巧”,不必等总督兵差开尊口,银子和当票,立马从柜上递了出来
05 恭王戏言有次李鸿章进京,拜会恭亲王奕䜣,聊到丁宝桢这段掌故恭王捧腹大笑,他说:“有句俗语:‘官老爷卖豆腐,人硬货不硬’有了总督的封条,货不硬也不要紧了!这叫作:丁宝桢当当,认人不认货!”一旁伺候的丫头,听完亦忍俊不禁,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,溜烟也似跑到窗外,格格地笑个不停。
言归正传,丁宝桢督川十年,刚开始接任的时候,辖区内每月都有盗劫的案件发生后来严加剿捕土匪,诛戮殆尽,史称“路不拾遗”光绪十一年(1886),丁宝桢死在任上,朝廷赠太子太保,谥文诚;在他曾当过官的地方,即山东、四川、贵州,都建立祠堂,供人祭祀仰吊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责任编辑: